close

  中午夫妻倆吃五六元一份的流動食品車裡的食物,晚上在家煮十來元的飯菜。
  在沙河服裝市場,有幾樣東西幾乎是標配的。釘在IPA D大小薄膠板上的計算機、白色記賬單、白色油墨筆、封箱膠帶、剪刀、手推車甚至是口中嚼的檳榔,這些工具、文具和食物,和檔主們兜里的人民幣一樣,幾乎都只有一個款,都運行在統一的價格上。
  走進任何一家服裝城,稍加駐足,就會看到一些人推著小推車,上面裝著用橡皮筋捆好的一束束黑色塑料袋,還有封箱膠帶、剪刀等。“塑料袋、塑料袋”的叫賣聲,隨著他們行色匆匆的腳步撒落在樓層各個角落。
  50多歲的河南人老高,就是其中一員。沙河賓館的人行道,是他們的地盤。老高以前在家務農多年,也在鄭州用小三輪車拉過活。他和老伴年紀大了,成年的兒女雖然也在廣州打工,但日子過得也很艱難。夫妻倆便繼續在南方這個都市打拼,在外地人為主的批發市場賣塑料袋,他們就不用學粵語。
  2011年,他們“盤踞”在了這棵樹下,開始了“黑袋人”的生計,賺個生活費和房租。
  服裝城裡面是別人的“地盤”,不能進,便只好在外面賣。老高夫婦每天從清早5點多就得過來,一直賣到下午2點。兩個人分開賣,生意說不上有多旺。好的時候能賣20捆,少的時候也許顆粒無收。塑料袋小的10元,中的18元,大的28元,這是行價,在哪賣都一樣。一捆塑料袋只能賺1元錢,加上剪刀膠帶等的收入,一天也就賺個五六十元。中午,夫妻倆吃點五六元一份的流動食品車裡的食物,晚上在家煮十來元的飯菜。這便是他們的一天。
  “如果市場以後衰落搬走,那我也跟著搬走。如果市場規範了,升級改造了,那就重新適應,總是需要有人做配套的呀!”生意好不好都要生活,他們沒太多想這些問題。
  在老高夫婦周圍,沙河賓館附近擺賣的黑袋小攤有七八個。但市場內的“黑袋人”則是流動性的,每層都有兩三人。在沙河某市場幹了4年的檔主偷偷說,一天之內,一輛3噸重貨車滿滿的塑料袋都會被賣完。  (原標題:沙河“黑袋人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06argt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